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那么,傳統農業如何向現代農業快速轉型升級?本月中旬,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武漢,將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績單,一年一度的農業盛事——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武漢農博會)將于12月16日-18日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揭開大幕,這是湖北省、武漢市專業性最強、行業關注度最高的綜合性農業盛會,不僅湖北省、武漢市現代農業成果將扎堆亮相,還匯集了全國農業亮點,既可以體驗最前沿農業“黑科技”,又能夠觀賞休閑農業風采。
武漢國家農創中心“核心功能區”——高農生物園
科技感和專業度大幅提升?首設國家農創中心主題展區
本屆武漢農博會科技感和專業度大幅提升,設有6大展區,展出面積2萬平方米,除農業科技展區、數字農業與金融展區、脫貧攻堅展區、全省鄉村振興展區、精致農業展區外,首次設立國家農業科創中心主題展區。南京、太谷、成都、廣州、武漢5家國家農創中心及華中農業大學、中科院水生所等科研院校均將參展,集中展示最新技術成果。
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批復同意湖北武漢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武漢成為繼南京、太谷、成都、廣州后全國第五個,也是華中區域唯一一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本屆農博會上,5家國家農創中心首次“同臺演繹”,在展示各自建設成果的同時,還將交流各自在發展建設過程中的先進經驗,探討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機遇,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加強農業企業創新成果應用,助力疫后湖北農業農村經濟加快恢復。
在數字農業與金融展區和農業科技展區,自動化農機、無人機采摘裝備、土壤檢測車、農業+大數據、基因育種芯片、動物生物制品、生物酶制劑等現代農業最前沿、最先進技術及高端產品也將展出。
第十七屆中國武漢農博會參展企業富邦股份
“大咖”云集論道現代農業發展新機遇
在本屆武漢農博會上,精彩紛呈的專業論壇、銀企對接會、推介活動也將成為一大亮點。
現代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科技創新引領鄉村振興……一個個牽動人心的話題,將在本屆農博會的高峰論壇上得到交流探討。屆時,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華中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多位重量級嘉賓將結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創中心建設、鄉村振興、科技成果轉化等話題開展深入研討,分享農業領域的前沿觀點與最新科研成果。
“作為農業從業者,十分珍惜這一難得的機會,我們將組織公司骨干積極參與高峰論壇,吸收新鮮元素,學習先進理念。”武漢農博會參展企業富邦股份董事長王仁宗說。
第十七屆中國武漢農博會參展企業科前生物
集中展示全省脫貧攻堅成果
為全面展示脫貧攻堅成果,本屆農博會設立了脫貧攻堅展區,重點展示湖北省、武漢市近年來聚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開展產業扶貧行動等工作取得的系列成效。
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等武漢6個新城區,宜昌、襄陽、恩施等省內16個市州將集體組團參展,推動扶貧產品與市場精準對接,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為創新金融支農服務,展會同期將舉辦“金融服務三農”銀企對接會,組織各大銀企、市場主體、政府單位形成合力,開展扶貧惠農的金融服務。
第十七屆中國武漢農博會參展企業新華揚
線上線下同步? 打造“永不落幕”的農博會
“打開農博會小程序,只需手指輕輕一動,展會報名、展商名片交互等功能,一鍵輕松完成。”據本屆農博會組委會介紹,將武漢農博會搬到“云上”,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所作出的靈活應變,也是探索武漢會展經濟數字化轉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參展企業的大膽創新。
為給展會各大群體提供全新的參展參會體驗,打造永不落幕的“武漢農博會”開放共享平臺,第十七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組委會借助互聯網云資源、互聯網直播技術、NLP交易訂單撮合技術、云技術、VR創新應用,開發“云展廳”。云展廳會包含PC和微信小程序一體化流量資源,具備網上報名注冊、專業觀眾梳理、商機線索沉淀、展會重大活動直播等功能,將網上展示、宣傳推介、產銷對接等融為一體。云展廳功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可以持續演進,不斷創新體驗,為湖北廣大涉農企業提供一個跨平臺、跨終端等多項服務的一站式網絡推廣平臺,開創一站式網上辦展新模式。
據組委會介紹,為踐行鄉村振興戰略,落實鄉村人才振興、產業振興舉措,培育農業創新創業文化、落實武漢市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農博會期間,還將配套舉行武漢市第三屆大學生留漢農業創新創業大賽,扶持留漢大學生創新創業,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此外,本屆農博會新增多項防疫安全措施,積極做好展會防疫檢疫工作。同時,為參展和觀展等各界人士提供“面對面”“線對線”“屏對屏”等多渠道參與農博會方式,為來賓、展商、觀眾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參展觀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