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來鳳縣地標產品鳳頭姜的姜瘟病被治好,種植面積從不到1萬畝逐漸恢復到5萬畝;大興安嶺的樹林里,松樹被噴上蘇云金桿菌,再也不用擔心松毛蟲……農業土壤的改良,污染水體的治理,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這一個個鮮活的案例,都離不開武漢這家生產生物農藥、功能菌、生物特肥的公司——康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它不僅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是中國生物農藥行業標準的主要制定者,是國家生物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唯一共建單位。
近日,長江日報記者走進這家“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中國農業微生物技術領軍企業,在這一生物肥料、農藥的研究地,探尋其產品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場景。
國家級實驗室?常年研究16萬株微生物菌種庫
走進康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股發酵的特殊味道在鼻尖縈繞。“這就是生物菌發酵的味道。為了達到環保要求,整個工廠的氣體和水的排放都做了廠內的循環。”康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安解釋道。近年來,大健康產業發展迅猛,而生物農藥、功能菌和生物肥,就是專注于保證土壤、植物、水環境健康的“良藥”。
康欣成立于1992年,作為國家生物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唯一共建單位,目前有36位博士和菌種技術人員,根據科研和生產需求,長年累月地在實驗室里對16萬株微生物菌種做著比對、分析、篩選和應用。作為中國生物農藥、功能菌和生物肥的標桿型企業,公司產品質量優良,遠銷西班牙、法國、澳大利亞、越南、秘魯等十多個國家,經過30年的發展,這家公司已經成為生物肥料和農藥領域世界領軍企業。
“公司集研究和產業化于一體,是一個開放的交流平臺,我們的工廠、實驗室對所有企業開放,可以來參觀和學習,目的就是促進全國的生物農藥、肥料的健康持續發展。”鄭安說。
大健康產業?以菌治菌挽救鳳頭姜
生物農藥是以菌治蟲、以菌治菌,對人、畜、農作物和自然環境安全,不傷害天敵,不易產生抗性。“人的腸胃不適可以服用益生菌調理,植物和土壤不適同樣可以用微生物菌劑治療,這個原理其實是一樣的”。
恩施州來鳳縣的鳳頭姜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種植面積最大的時候達到10萬畝。但從2009年開始,姜瘟病——一種土傳病害感染了鳳頭姜,致其葉子枯黃萎蔫,成片倒伏。一棵姜苗發病,很快就會擴散到整片姜田,雨水流到哪里就爛到哪里。傳統化學農藥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種病害,短短幾年,來鳳縣鳳頭姜的種植面積大幅度萎縮,到2019年,只剩下不到萬畝。
2019年,康欣的研究團隊進入來鳳,把被姜瘟病感染的土壤和植株帶回實驗室。經過研究分析,很快就發現,一種叫貝萊斯的菌劑,對姜瘟病治理的有效率達到90%。來鳳鳳頭姜的“頑疾”終于得到解決,3年時間,鳳頭姜的種植面積恢復到了5萬畝,并且還在逐年增長中。
同樣的事例還發生在廣西的柑橘種植園。柑橘黃龍病是柑橘的“癌癥”,化學農藥很難治療,一旦發現,就只能挖出柑橘樹,焚燒根系,整片桔園絕收。而通過生物農藥、功能菌肥的聯合防控處理,很快就能撲滅病害。
不僅治土、殺蟲,生物菌還被應用于污染水體的治理。2020年,湖南省投入逾十億元資金治理洞庭湖,湖南省水質研究所取來洞庭湖水送到康欣,康欣的研究人員分析污染水體的微生物,選取合適的菌種,用以菌治菌的辦法來凈化水體,計算出投放水體所需的菌種數量比例、投放的間隔時間,見效迅速。
農業兩減?生物農藥和肥料空間巨大
康欣的工廠,由一個個巨大的菌種發酵罐組成。3個1噸的發酵罐,發酵后進入6個10噸的發酵罐,接著再進入6個100噸的發酵罐,然后產品成型,整個過程都是自動進行,由計算機控制。
“2021年,工廠搬到東湖高新區,目前的產量只有設計產能的十分之一,但是生物肥料和農藥的發展前景巨大。”總經理鄭安表示,自己在化學農藥和肥料行業工作了20余年,就是看中生物肥料和農藥的廣闊前景,才加入了康欣公司。
市面上有機花菜10元一斤,普通花菜才2元一斤。要想產品達到有機標準,就必須持續不間斷使用生物肥料和農藥。其實生物農藥的價格和化學農藥的價格相差不大。生物農藥主要針對幼蟲有效,需要提前噴灑,以防為主。一種生物農藥一般針對一類細菌,一類幼蟲,廣譜性不如化學農藥強。使用生物農藥的作物產量也只有使用化學農藥作物產量的80%左右。這些都是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
“康欣的蘇云金桿菌是中國的第一個生物農藥產品。多年來,我們產品出口量不斷增大,特別是出口到農業發達的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這些國家生物農藥和肥料使用占比在百分之四十左右,而在中國,這個比例不到百分之五。近幾年,國家一直在提農業的‘兩減’,在內蒙古、甘肅一些超級大的有機農場,對生物農藥、肥料的需求也在增加。下一步,我們康欣要把科研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不僅要有微生物研究人員,還要有植保和農學方面的專家加入,讓好產品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鄭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