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審查與考評,江漢大學生物基因檢測鑒定中心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CASL)合格證書,成為全國首家基于多核苷酸多態性(MNP)標記技術標準取得CASL資質的單位。
江漢大學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合格證書
江漢大學
檢驗資質的取得,基于江漢大學彭海教授團隊開發一種名為多核苷酸多態性(multip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MNP)標記方法,利用超多重PCR、高通量測序和生物信息學技術,一次性擴增、檢測和分析成百上千個DNA序列,構建并比較動植物、微生物和人的DNA指紋,從而獲得生物身份相關的鑒定結論。MNP標記方法相較傳統技術,誤差降低、準確更高,效率更快,且知識產權獨立自主。MNP標記技術國家標準(GB/T 38551-2020)為全國首個支持實質性派生品種鑒定的標準。
江漢大學彭海教授團隊合影
目前MNP標記方法在農業方面主要用于開發植物DNA指紋鑒定技術與標準、構建植物品種DNA指紋數據庫、品種選育與知識產權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此外,在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監控、案件法醫學混合樣本鑒定等領域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MNP技術演示
國家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CASL)合格證書的取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和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的科學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武漢創建“中國種都”和現代種業示范園提供了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品牌。
“十四五”期間,彭海教授團隊將依托MNP技術和種子檢驗資質,在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進行重點布局,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發一批國際領先的武漢原創生物DNA指紋鑒定新技術,破解一批生物DNA指紋鑒定的“卡脖子”技術難題,著力開發和應用品種知識產權、病原體、長江魚類、法醫學混合樣本、中藥材品種、食品摻偽等DNA指紋鑒定技術,構建國家授權品種標準DNA指紋數據庫和區塊鏈系統。
武漢國家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武漢國家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于2020年于6月獲得農業農村部批準建設,作為全國第五、中部第一家獲批的集中農業、科技、產業于一體的園區,將以生物種業、動物生物制品、生物飼料添加劑為主導產業,以“一核兩翼一芯兩園”為布局,進一步集約政策、人才、金融、技術等創新要素,全面推動包括MNP技術在內的高水平技術的快速轉化,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與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推進民族種業振興貢獻武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