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光谷科創大走廊黃岡功能區啟動
以下為報道原文:
(記者江卉、李墨、通訊員郭斯、張代瑋)7月12日,隨著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開園,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黃岡功能區正式啟動,未來將承接東湖科學城成果轉化和產業轉移,為光谷科創大走廊產業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據悉,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位于黃岡市黃州區主城以北、黃鄂高速公路以南,總規劃用地25平方公里,由武漢東湖高新區與黃岡市合作共建。啟動當日,雙方簽訂了《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戰略合作協議》。
作為我省探索“武鄂黃黃咸”一體化聯動發展、建設長江經濟帶區域產業互動融合示范區的重要平臺,黃岡功能區建設將分“三步走”:到2021年,建成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健全、中高端產業集聚發展的創新廊道;到2035年,建成省內創新創業網絡重要樞紐,若干重點產業具有全國競爭力,成為光谷科創大走廊的重要節點;到2049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轉移核心承載區、創新創業生態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創新型人才高地。
武漢東湖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直屬國有企業武漢高科集團,與黃岡高新區管委會國有企業黃岡高投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武漢光谷黃岡科創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土地開發整理、國有資產經營、經營性項目的開發主體,負責對園區土地進行收儲,并對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進行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此舉進一步增強了武漢與黃岡的市域聯動及產業協同,促進優勢互補、共建共享。
黃岡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根據《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黃岡功能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黃岡將優化黃岡高新區、臨空經濟區、團風華夏幸福產業園、浠水散花科技園、蘄春李時珍醫藥工業園等“兩區三園”布局,謀劃實施黃岡市大學科技園、李時珍中醫藥大健康科技產業園等50個重點項目。
2019年12月13日,武漢市與黃岡市合作打造的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啟動建設,標志著黃岡主動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取得實質性進展。
人民網: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開園?武漢城市圈同城化進一步提速
以下為報道原文:
7月12日,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開園。未來,園區將承接東湖科學城成果轉化和產業轉移,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產業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位于黃岡市黃州區,總規劃用地面積25平方公里,是武漢市、黃岡市探索武鄂黃黃咸一體化聯動發展,建設長江經濟帶區域產業互動融合示范區的重要平臺。
起步區一期投用,軟硬件條件媲美光谷
2018年1月,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和黃岡市人民政府簽訂了深化合作共建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協議。
2019年底,園區起步區一期——投資2.1億元的高新技術孵化器破土動工,項目總建筑面積為5.5萬平方米,含標準廠房、研發辦公樓、青年公寓、餐飲中心及配套設施。
目前,高新技術孵化器已全部完工并投用,規劃、建設全面參考光谷先進經驗。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的運動館,籃球場、排球場、器械區、瑜伽房和淋浴間等功能區一應俱全。園區青年公寓全部配備智能鎖具,公寓管理、水電費繳納未來也將實現線上辦理。
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將立足黃岡市出臺的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并借鑒東湖高新區招商引資體系,實行“因企施策”,為投資創業者提供熱情高效的服務。
光谷黃岡創投公司負責人介紹,將力爭通過兩到三年的時間,將高新技術孵化器項目及周邊打造成環境優美、配套完善、品質高端、創業氛圍濃厚的高新技術孵化基地,進一步激發光谷、黃岡兩地協同發展新活力,為深化園區共建合作探索新道路、創造新經驗、提供新樣板。
據介紹,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起步區二期預計于今年四季度開工建設。二期項目用地緊鄰一期,規劃總建筑面積約7萬平方米,容積率為1.7,建設內容包含高端研發辦公、創意孵化、公共服務配套等功能。
承接武漢產業轉移,打造光谷科創大走廊重要功能區
今年5月,武漢城市圈首次聯席會上提出,未來三年武漢城市圈將打造包括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在內的“十大”示范工程。
黃岡市臨近武漢天河機場及在建的順豐國際機場等兩座機場,緊鄰長江黃金水道,武岡城鐵穿境而過,其中城鐵西站位于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內,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發達,區位條件優越。
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管委會負責人表示,園區將緊緊抓住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戰略機遇,主動融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依托光谷政策、產業、資本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結合黃岡市區資源和產業基礎,發揮交通區位優勢,積極對接、承接武漢東湖高新區“光芯屏端網”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外溢產業,重點聚焦光通信(5G)、智能終端、新能源與環保裝備、文化創意等細分產業鏈,圍繞光谷龍頭企業配套領域實行精準、專業招商,配套武漢主導產業鏈。
截至目前,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已引進落戶10余個項目,總投資逾40億元。開園當日,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與湖北墨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鎮江太迪電子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簽訂了入孵協議;與武漢大學科技園、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分別簽訂“科技創新孵化”協議;與武漢東湖高新區科技創新局、武漢高科集團簽訂協議,共建“黃岡(光谷)科技創新中心”。
根據規劃,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建成后將實現企業總收入500億元,形成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完整、產業集聚初顯的科技新城,成為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示范園、省級產業轉移示范區、省級重點產業配套協作區和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轉移首選地,助推區域一體化快速發展。(郭斯 嚴文彬)
中新網:湖北黃岡深度參與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
以下為報道原文:
(郭斯 嚴文彬)湖北黃岡深度參與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迎來重大進展。7月12日,黃岡宣布啟動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黃岡功能區,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同步開園。
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以武漢東湖高新區為核心承載區,聯動武漢市武昌區、洪山區、江夏區,輻射帶動鄂州、黃石、黃岡、咸寧,打造“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化”梯度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格局。黃岡緊鄰武漢,區位條件優越。

啟動儀式上,黃岡市人民政府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推動兩地發展要素和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聯合建設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飛地創新中心、技術創新平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現場簽約項目9個,其中共建黃岡(光谷)離岸科創中心項目1個、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項目2個、創新平臺項目2個、孵化合作項目2個、創業投資項目2個。
當天同步開園的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位于黃岡市黃州區,總規劃用地面積25平方公里,是武漢市、黃岡市探索武鄂黃黃咸一體化聯動發展,建設長江經濟帶區域產業互動融合示范區的重要平臺。目前,園區起步區一期——投資2.1億元的高新技術孵化器已全部完工并投用,起步區二期預計于今年四季度開工建設。

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管委會負責人表示,園區將依托光谷政策、產業、資本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結合黃岡市區資源和產業基礎,發揮交通區位優勢,積極對接、承接武漢東湖高新區“光芯屏端網”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外溢產業,重點聚焦光通信(5G)、智能終端、新能源與環保裝備、文化創意等細分產業鏈,圍繞光谷龍頭企業配套領域實行精準、專業招商,配套武漢主導產業鏈。
截至目前,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已引進落戶10余個項目,總投資逾40億元。根據規劃,完全建成后將實現企業總收入500億元,形成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完整、產業集聚初顯的科技新城,成為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示范園、省級產業轉移示范區、省級重點產業配套協作區和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轉移首選地,助推區域一體化快速發展。
騰訊新聞:黃岡,跑步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
以下為報道原文:
盛夏七月,在黃岡市區城北的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處處散發著濃濃的“光谷味”——
廣場上,微縮版的“光谷星河”雕塑讓人眼前一亮;
TCL科技、深天馬A(000050.SZ)等10多個光谷產業項目落戶園區……
“園區規劃、建設全面參考光谷先進經驗,不少細節之處閃耀著光谷元素。”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產業園是由武漢東湖高新區與我市合作共建,是武漢光谷首個“飛地園區”。起步區一期建成,標志著黃岡主動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取得實質性進展。
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黃岡,正借力科技同興、產業同鏈,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實現向現代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研發在武漢,制造在黃岡——
黃岡(光谷)科技創新中心呼之欲出
一分鐘能剝多少只蝦?
5月21日,剛剛面市的“科峰造”智能剝蝦機給出答案:1080只至1200只!相關視頻一經媒體推出,閱讀量達3億人次,全國各地訂單紛紛而至。
這是擁有完全自主創新權的全球首臺智能剝蝦機。
“歷經3年研發,終于成功。”湖北科峰智能傳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俊峰說,借力光谷科創大走廊,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華工制造裝備數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武漢高校、院所合作,建立6大科研平臺,還在武漢建有研發中心,深耕減速機細分領域,堅持將年銷售收入的15%投入研發,年利潤的80%用于技改,搶占智能制造風口——
第一臺國產小型行星減速機,第一臺國產盾構機用減速機,第一臺國產高端諧波減速機……科峰傳動誕生的每個“第一”,打破的都是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長期壟斷,成為國家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研發在武漢,制造在黃岡,并非科峰傳動獨有。
今年以來,美格科技在武漢光谷完成光伏瓦的研發、打樣和小批量試制,眼下黃岡工廠正在采購設備,經過測試后將批量生產。
“這里距光谷近,用工用地成本低。”2017年,歸國專家桂裕鵬在黃岡成立湖北美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所有產品都像光伏瓦一樣,研發在武漢、生產在黃岡,實現從研發到量產無縫對接。”黃岡基地負責人介紹,黃岡美格投產3年,美格科技的數百款產品銷往全球63個國家,產值從2000萬元增加到1億元。
躋身光谷“瞪羚”企業——小驢機器人(武漢)有限公司,手持自主研發出的數款巡檢機器人、安防巡邏機器人及3000萬元的訂單,來到黃岡高新區。
堅持科技同興,伯遠生物、小驢機器人等一批光谷項目入駐黃岡市區園區,項目涉及基因編輯、人工智能、芯屏端網等領域。
視創新如生命,把創新當使命,抓創新像拼命。據了解,我市正在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租賃場所,建設黃岡(光谷)科技創新中心,今年建成后,交由專業公司運營。將引進一批注冊地在黃岡的初創型企業到中心孵化,引進一批黃岡市企業研發機構到中心落戶,推薦一批武漢市出孵入園項目到黃岡加速轉化,形成研發孵化在武漢、加速落地在黃岡的聯動發展新格局,力爭到2023年,中心入駐孵化企業30家,落戶企業研發中心5個,引進武漢市各類出孵入園落戶黃岡項目20個,打造黃岡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橋頭堡。
頭部在武漢,鏈條在黃岡——
武漢城市圈重要產業功能區成勢見效
在黃岡化工園,6月18日開工的黃岡人福醫藥國際高端新型特色原料藥生產基地,機器轟鳴,車輛穿梭,一派大干快上的景象。
人福醫藥項目科技含量高、關聯度廣、帶動性強,是黃岡融入武漢城市圈,推進總部在武漢、基地在黃岡“產業同鏈”的標志性項目,還是黃岡醫藥化工產業強鏈的代表性項目。
黃岡人福醫藥項目經理陳海林介紹,項目規劃建設13個生產車間,總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產品涵蓋黃體酮、安宮黃體酮、非那雄胺等高端原料藥17個品種,對總部在武漢的人福集團進一步發展壯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和人福集團不同,全球第二大園林機械企業博能特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湖北華舜精沖技術有限公司,把總部從光谷大學園路遷到黃岡高新區,廠區面積擴大一倍,員工人數增加一倍,今年產值將達2000萬元。
瞄準“產業同鏈”,《黃岡市加快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年)》提出打造武漢城市圈重要產業功能區、創新成果轉化區和品質生活服務區的目標。
為此,建立產業鏈“鏈長制”,力爭每年引進延鏈補鏈強鏈項目100個以上。大力發展新型電子信息材料、新型建材、化工新材料、生物技術材料、紡織先進材料等,與武漢形成產業配套,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協同發展。
在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起步區,由華星光電配套企業投資1.5億元建設的優達光電材料項目已建成投產,該公司生產的OCA光學膠,通過武鄂高速公路30分鐘就能到達武漢華星光電。
在黃岡化工園,總投資10億元的TCL環境資源固廢處理項目,建成后固體廢物處置總能力達14萬噸/年,將為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京東方A和國家存儲器基地等武漢及周邊重大項目提供固體廢物處置的配套服務。
科創產業帶頭進發,勾勒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新動能。我市已謀劃梳理融入同城化發展的重點項目59個,計劃分3年完成。今年將實施7個產業項目,總投資161.07億元。
在市區各園區,“頭部在武漢,鏈條在黃岡”已呈星火燎原之勢:化工正源、合創重工、興和電線電纜、安一辰光電、浩瀚佰金光電、天麗汽車電子科技、訊華浩鼎電子科技等一批高科技企業,澎湃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融資在武漢,投資在黃岡——
兩個百億元項目比肩而立
在黃岡產業園,有兩個產業項目格外引人注目。
一個是綠宇環保項目,一個是星暉新能源智能汽車項目。
兩個百億元項目比肩而立,共同點都是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引入落地的項目,也是黃岡主動向武漢借勢借力,探索“融資在武漢、投資在黃岡”的成功實踐。
記者在綠宇環保廠區內看到,兩條無紡布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每條線年產能為5000萬平方米。
“目前我們訂單充足。”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的初級產品是聚酯切片,可以直接向下游企業銷售,也可以由公司繼續加工為長纖無紡布。這種無紡布可作為建筑施工的土工布,或是防水材料的基布等,無紡布需求量增長迅速。
總投資過百億元的綠宇環保項目,是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成立以來引入湖北落地的第一個產業項目,也是黃岡首個基金招商項目。項目一期工程年產20萬噸再生環保面料,于2020年8月開工建設。
經過1年發展,公司已與中國石油化工、北新建材、凱倫股份等上市公司建立良好業務合作關系。2020年完成產值8.33億元,今年1至4月,完成產值3.5億元(含稅),實現銷售2.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3%。其中4月完成單月產值超1億元,預計全年可完成產值達12億元。
“沒有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四兩撥千斤’的牽引,就沒有這兩個百億元項目。”黃岡產業園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總投資過200億元的星暉新能源智能汽車項目,是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在黃岡引入的第二個項目,2020年1月8日星暉公司首臺工程樣車下線,EX6PLUS六座車型9月正式量產。
星暉智能汽車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年度新款車型W6是中國首款達到特定場景下自主泊車的量產車型,4月中旬上市后的50小時內共獲得了6000多個訂單,目前星暉公司已累計交付2300臺。今年1至4月,公司完成產值2.07億元
一花引來百花開。在市區各園區,一批企業和產業項目,正在積極通過各類產業引導基金或創新與武漢某商業銀行洽談全新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借力武漢,破解融資,做大做強產業鏈。
市委書記張家勝多次強調,要以“甘當配角”的姿態、“合唱共舞”的使命,以光谷科技大走廊黃岡功能區建設為抓手,跑步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
向武漢借勢借力,科技同興、產業同鏈,黃岡策馬揚鞭自奮蹄!
來源:黃岡日報全媒體(記者 沈紅星 通訊員 李響 聶振華)
武漢發布:就在今日!光谷科創大走廊黃岡功能區啟動
以下為報道原文: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再提速,黃岡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取得實質進展。12日上午,光谷科創大走廊黃岡功能區宣布啟動,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同步開園。
今年2月啟動建設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貫通武漢、鄂州、黃石、黃岡等,其中光谷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再提速,黃岡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取得實質進展。12日上午,光谷科創大走廊黃岡功能區宣布啟動,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同步開園。
為整條科創大走廊的核心承載區。
據介紹,12日啟動的黃岡功能區,將按“兩區三園”布局,承接東湖科學城成果轉化和產業轉移,到2035年,建成省內創新創業網絡重要樞紐,成為光谷科創大走廊的重要節點。
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系光谷首個“飛地”園區,總規劃用地面積25平方公里。12日投用的起步區一期,總投資2.1億元,總建筑面積為5.5萬平方米。截至目前,該產業園已引進落戶10余個項目,總投資逾40億元,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一批重大產業配套項目相繼落戶。
現場,東湖高新區管委會與黃岡市人民政府簽訂《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大學科技園黃岡分園等一批項目相繼簽約。
東湖高新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光谷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深入開展園區對接、產業聯動、梯度轉移,推動兩地發展要素和創新資源優化配置,努力構建區域合作與互動發展格局,推動光谷科創大走廊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同城化融合發展。(極目新聞記者 李博? 通訊員 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