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科技園是武漢大學和東湖高新區共同建設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立于2000年,經過十多年發展,已成為湖北省企業孵化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武漢大學實現產學研結合及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平臺。秉承“發揮優勢學科,培育特色產業”的宗旨,武漢大學科技園致力于孵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構筑了以地球空間信息產業為主,物聯網、人工智能、文化創意等產業為輔的“一主多輔”產業格局,先后被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國家版權示范園區、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湖北省優秀科技企業孵化器、湖北省科技企業加速器試點單位、湖北省首批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湖北省知識產權雙創示范基地、武漢市全民創業示范基地、武漢市大學生創新創業產業園、武漢市文化科技融合試點園區、武漢市優秀軟件園區和武漢市小型微型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武漢大學科技園充分發揮武漢大學的學科優勢,大力發展地球空間信息產業,是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基地核心區域,并被認定為全國首批十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園區現有總建筑面積約70萬平方米,培育了武大吉奧、卓越科技、珞珈德毅、極意網絡、天禹綠能等武大成果轉化企業,培育了依迅北斗、華正空間、天宇寧達、睿智視訊、秀寶軟件、博昇光電等一批“小而美”的科技型企業,園區擁有企800余家,培育“新三板”企業12家、高新技術企業104家,畢業企業126家,湖北省上市后備“金種子”企業3家,湖北省“科創板種子”企業3家,科技“小巨人”37家,“國家千人計劃”創業人才3人、“光谷3551人才”102人。目前園區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個,大學生就業約18000人。
武漢大學科技園還發起組建空間信息智能服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為促進產學研合作和促進地球空間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企業實現“抱團發展”。聯盟先后組織成員單位圍繞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實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和產業化項目,促進產業技術創新,通過舉辦國家863計劃成果與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對接會、開展中泰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合作、中歐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合作,與相關業務部門開展產品對接等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以及企業市場拓展。聯盟還通過組織企業參展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全國地理信息應用成果及地圖展覽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舉辦武漢國際地球空間信息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地球空間信息產業研討會等一系列展會、論壇、投融資洽談會及政策咨詢會,協助企業開拓市場,促進信息交流和政策落實,加快產業發展,空間信息智能服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于2013年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產業聯盟試點。同時,2008年12月31日,國家科技部正式批復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家地球空間信息武漢產業化基地。2009年3月11日,湖北省政府正式成立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地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東湖開發區管委會。2011年11月,國家科技部將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創新型產業集群列為首批重點支持建設的產業集群之一。在國家部委、省市政府和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的關心支持下,國家地球空間信息武漢產業化基地在規劃制定、成果轉化、項目建設、人才引進、政策制定、聯盟成立、園區建設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較快發展,并于2011年9月被調整為武漢國家現代服務業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地。武漢國家現代服務業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地以遙感遙測、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服務等為主導產業領域,基地以武漢大學科技園為核心區域,聚集了一批技術領先、發展迅猛的高科技企業,產品和服務涵蓋數據服務、軟件服務、硬件產品、集成服務和運營服務等多個領域,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地球空間信息應用服務產業鏈,正逐步成為武漢高新技術產業新的增長極和亮點。